2018年宏观政策展望
按照惯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在近期举行,会议将会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总结,并部署明年的工作。
在上周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已经释放出明年的政策信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主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是明年要启动的三大攻坚战。对于明年的宏观政策走向,本专题通过采访专家和市场人士进行了分析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
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不断走高,2014、2015年赤字率分别为2.1%、2.6%,2016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赤字率提高到3%。2017年定调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赤字率仍未突破3%,财政赤字规模约2.38万亿元,相较2016年增加2000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释放明确信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8年经济工作时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2018年经济工作重点将加以明确。更加强调高质量增长,是否会带来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不少分析认为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会略有下行,“稳中求进”工作基调要求,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的同时,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发挥作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扶贫、环保这三大攻坚战的推进,也需要财政政策维持扩张态势。2018年财政赤字率大概率不会突破3%的红线,不列入赤字的地方专项债券规模有望继续提升。
赤字率或维持3%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6.8%,四季度增速大致在6.7%,2017年全年预计GDP增长6.8%。明年中国经济仍会延续相对平稳的态势,GDP增速大致在6.6%。”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近日在公开论坛上如是判断。
对2018年经济增速略微走低的判断,比较普遍。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不用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把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就可以了。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在6.5%-6.7%之间,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要保持经济相对稳定,财政政策不宜收紧。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特别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三大攻坚战中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近日的政治局会议中明确为“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企业降杠杆、居民贷款增速下降等,会对经济带来影响,需要靠积极财政发力加以弥补。预计2018年财政赤字率会维持3%的上限,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结转结余力度会加大。基建投资方面,政策性银行会加以支持,PPP模式也会继续发挥作用。”李迅雷表示。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近日也在公开论坛上表示,2018年不管出现什么变化,预计财政赤字仍然会控制在3%以内,这是一个天花板。
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不断走高,2014、2015年赤字率分别为2.1%、2.6%,2016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赤字率提高到3%。2017年定调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赤字率仍未突破3%,财政赤字规模约2.38万亿元,相较2016年增加2000亿元。
祝宝良表示,未来几年的三大攻坚战中,扶贫需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环保也需要政府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应该进一步宽松。2018年财政赤字率可能继续为3%,可以适当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不属于财政赤字范畴。地方专项债券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近年规模不断走高,从2015年、2016年新增发行规模分别为1000亿元、4000亿元,2017年进一步翻番到8000亿元。
随着地方不规范举债渠道的收紧,专项债品种创新成为地方合理举债融资“开前门”的重要举措,业内普遍认为专项债券可能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017年财政部陆续推出土地、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试点,多省已经成功发行这两个品种专项债。12月11日,深圳成功发行了首只轨道交通专项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机构认购热情颇高。
基建投资增速或有所下降
基建投资规模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参照。
2015、2016、2017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规模分别为4776亿元、5000亿元、5076亿元,规模逐年略有增加,大致维持在5000亿元规模。
祝宝良表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无需增加太多赤字。中央财政中用于基建的部分,大致在5000亿元,没有必要大幅增加。
在超10万亿的全部基建投资中,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基建投资中,还不能忽视地方财政力量,这是基建投资的重要主体。
不过,遏制地方违规举债行为,仍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题中之意。2017年,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多份规范文件,要求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行为、不得利用PPP模式变相举债、不得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举债等。
“到今年10月份,基建投资增速已经降到20%以下,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还会继续下行。”李迅雷指出。
祝宝良则指出,地方债是经济发生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地方违规担保、不规范的PPP项目,未来仍要继续严控。但基建投资、城镇化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等,仍然需要政府投资,要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政策措施,稳定基础设施投资。
在基建投资中引入更多民间资本,早已提上议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不过,当前PPP项目运行,央企和国企仍是主要参与者。政府部门正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如今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11月底,发改委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等,都致力于改变当前民间投资增速较低、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中央严控地方债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是否会下行,也有不同的声音。邱晓华表示,地方债务严监管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加杠杆,但地方政府在资产重组、产业基金的运用、PPP政策运用等诸多方面仍会提供基本发展支撑。
“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8%左右,2018年投资增速会在7%到8%之间。在地方政府积极性增强的前提下,不排除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接近10%。”邱晓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