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英国脱欧惊悚全球 英自身经济恐成“牺牲品”

时间:2016-06-27

英国23日举行是否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近52%的投票者支持“脱欧”。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即宣布辞职。面对这个事实,全球普遍的情绪是遗憾和尊重。由此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后,很多人担忧这将对英国和欧盟,甚至全球经济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但仔细探究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后可以相信,市场情绪将有望回归理性,未来也有可能经过各方修正形成“谨慎乐观”前景。

“离婚”并非一时冲动

尽管公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市场随即暴跌,但结合近年来的时局变迁来看,英国出走欧盟有不少必然性。

尽管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国际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根据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发布的《欧洲发展报告(2015-2016)》(《欧洲蓝皮书》),2015年欧洲不仅未能彻底走出债务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阴影,而且还蒙受了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的巨大打击。2010年以来遭受多重危机后,欧洲一体化的权力机构欧盟的处理危机能力饱受外界诟病,内部发展失衡状况也长期难以解决。

本次公投本质上反映的是对英国与欧盟分歧、失衡发展的不满。英国在欧盟内部和对外事务的处理过程中,与各成员国博弈中的影响力逐步下降。英国倡导清洁能源,与同是欧盟成员的东欧国家制衡较劲;欧盟推进的银行业改革,也总触及英国业者的利益;欧盟预算案谈判也正因为英国不满险些落空………欧盟与英国近年来的摩擦不胜枚举。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凸显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助长了反对外来移民的右翼政党力量,暴露了申根协定成员国内部边境管理中的失调。大量涌入的难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劳动力短缺,也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的困境。但英国普通民众不仅担忧自己的工作机会被移民抢走,也更加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在投票的关键时刻,德国发生的枪击案,更是导致原来摇摆不定的人,坚定了“脱欧”的决心,成为最后促成“脱欧”的临门一脚。

未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协定,决定了英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甚至若即若离,在欧盟单一市场贡献度和参与度方面并不是中坚力量。目前欧洲经济低迷,各国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道路受限,只能通过扩大赤字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再加上希腊等国的高福利政策,主权债务问题更加凸显。相比之下,英国经济基本面要好于欧盟整体,货币政策本来还将逐步收紧。同时,英国还是欧盟开支的主要贡献国之一,这让英国民众普遍不满,甚至担心英国经济受到欧盟的拖累。

在投票前夕,由于英国精英阶层跟欧盟有更多的联系,也就更支持英国留在欧盟内部。他们的声音会被大多数人听到,而普通人的发声机会相对较少,这就是导致外界误以为英国有更多人愿意留在欧盟的原因之一。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来源和交流更加方便,普通人对欧盟前景比较悲观是导致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一轮博弈即将来临

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惊叹,法国和德国希望英国尽快启动脱欧程序。

在英国“脱欧”结果公布后,欧盟三大机构领导人发布联合声明称,在一个自由与民主的进程中,英国人民表达了他们离开欧洲联盟的愿望。我们对此表示遗憾,但尊重这一决定。欧盟声明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但必须团结应对。“我们将顽强地屹立着,坚持欧盟促进和平及增进其人民福祉的核心价值观。27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将继续前行。欧洲联盟是我们共同政治未来的框架。”

欧盟强调,“我们因历史、地理、共同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也将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合作。我们将一起应对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促进增长、增进繁荣,并为我们的公民提供安全无虞的环境。欧洲联盟各机构将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与英国未来的关系,欧盟联合声明表示,我们现在期待英国政府尽快将英国人民的决定付诸实现,尽管过程会很痛苦。任何拖延都将不必要地延长不确定性。我们有相关规定来有序处理此事。“欧洲联盟条约第50条规定了一个成员国决定离开欧洲联盟时所需遵循的程序。我们已准备好与英国迅速启动有关其退出欧洲联盟相关条款与条件的谈判。在这一谈判过程结束前,英国仍然是欧洲联盟的一员,享有这一地位所派生出的权利与义务。根据英国所批准的条约,欧盟法将继续对英国有效并在英国境内实施,直至其不再是欧洲联盟成员为止。”

按照欧盟《里斯本条约》规定,如果英国确认要脱离欧盟,代表其他27个欧盟成员国的欧洲理事会应在两年内与英国就脱欧后的关系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并提交欧洲议会批准。

根据协议,2016年2月18日至19日送达欧洲理事会的“在欧洲联盟内与英国的新协定”将不会生效并不再存在。欧盟表示,与英国的关系,不会再有任何重新谈判。对于在国际社会中的关系协调,欧盟指出,“对于英国,我们希望其今后也是欧盟的亲密伙伴。我们期待英国制订这方面的提议。任何将与英国作为第三国签订的协议,都必须反映双方的利益,并平衡权利和义务。”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公投结果公布后宣布辞职。卡梅伦就“脱欧”结果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讲话说,英国民众已经作出了清晰的选择,将会离开欧盟走另外一条道路。英国需要一个强大、有决心、坚定的领导人就脱离欧盟与欧盟进行谈判。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在欧洲引发的反响异常强烈,许多政要用“遗憾”、“很意外”、“坏消息”、“不是一个好日子”等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据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上周五联合发声,要求欧盟改革以应对英国脱离后的各种局面。默克尔说,英国决定脱离对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是个打击。奥朗德表示,英国应该在最短时间内脱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之前说,欧盟希望英国继续留欧,但现在的情况是,须尽快启动脱离程序,希望能做到无痛苦的脱离。他重申英国一旦脱离就不可再次谈判加入。

默克尔透露,她会在本周一同奥朗德、意大利总理伦齐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柏林开会,商讨拟定改革计划。默克尔认为,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的挫折。但欧盟足够强大,将做出正确的应对,会避免欧盟分裂加剧。奥朗德对英国“脱欧”表示极度遗憾,认为这个选择使欧盟经受“严重考验”。欧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行事,而是要全神贯注于安全、防务、经济发展、民主治理等方面。

英国经济恐成“牺牲品”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24日将英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但保持“Aa1”的评级水平未变。该机构认为英国脱欧公投结果预示着英国将面临“一段长时间的不确定性”。

穆迪在声明中称,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将会对该国的中期发展情况带来“负面的暗示”。穆迪认为,由较低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大于英国因无须承担欧盟预算而节省的财政储备。穆迪列举了未来可能会导致英国主权评级下降的三个因素:如果贸易谈判拖延,进入欧洲单一市场受到显著限制;如果在削减赤字方面缺乏进展;以及如果出现“显著和连续的资本外流”对货币造成更大压力。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官员已对英国“脱欧”后果发出警告。他们认为,若英国“脱欧”,经济增速将大幅下滑,甚至可能陷入衰退。英国央行5月下调了英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该行发布的最新一期通胀报告显示,2016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预计的2.2%降至2.0%,2017年的增长率由之前的2.4%降至2.3%。

分析人士认为,“脱欧”靴子落地,不仅是英欧关系的再定位,也是英国对外各方面关系的重建。专家预计,英国要真正完成过渡,短则两三年,长则八九年。这个过程对英国经济无疑是巨大的考验。欧盟是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英欧贸易占英国近一半贸易份额。一旦英国“脱欧”,其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将会面临较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英国想要再进入单一市场,需与欧盟各成员国重新谈判,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英国“脱欧”负面效应显著,包括金融业务受损、商业状况恶化、政治地位下降等。但脱离欧盟并不表示双方关系的中断,而是向着新的方向修正。从经济层面看,“脱欧”对英国工商界和金融界将可能是一次重大打击。譬如,英国银行无法再处理欧盟债券业务,也就拿不到每年至少50亿欧元的服务费;外国投资者信心会因英国“脱欧”动摇,甚至撤资;此外,英国无法再享受欧洲共同市场“红利”,需要重新就产业标准、自由贸易区等议题与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谈判,这都将是一个很大的制度成本。

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脱离欧盟,英国经济必将遭到重创。当前,英国的经常账户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5%以上,为1948年以来最高。而最近的一次政府财政盈余是在2001年,如今财政赤字约占GDP的4%。而相比之下,欧元区经常项目盈余,公共财政赤字低于英国,二者占GDP比重分别为2.8%和1.9%。经济再平衡的需求使得英国很难离开欧盟,不难想象,一旦“脱欧”,情况会更加恶化。

政治上,一旦脱欧,之前站在欧盟内部与外界沟通博弈的英国将独自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事务,从英国当前国力来看,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势必将减弱。

更令人担忧的是,英国从欧盟“出走”恐怕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和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在苏格兰寻求独立的问题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曾在20世纪50年代与英国一起组建“欧洲自由联盟”的丹麦就颇值得关注。法国,荷兰的极右翼政党和疑欧派也可能受到鼓舞。

出于担忧“脱欧”的负面影响,有民众24日在英国议会官网上发起请愿,要求英国就“脱欧”问题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这一请愿迅速得到许多民众的响应。

截至当地时间25日15时,请愿签名数超过157万。根据英国议会规定,任何英国公民或者英国居民都可以发起一项请愿。如果请愿获得10万个签名,英国政府就会对此做出回应,甚至可能在议会进行讨论。

全球担忧外溢效应

英国“脱欧”已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造成了经济影响。在美国,美联储或许会因此推迟加息;对日本而言,日元汇率上涨和市场震荡,会让已推出负利率的日本央行进一步承压。对新兴市场而言,英国“脱欧”会通过贸易、投资、产能合作等渠道,带来冲击。比如,英镑汇率下跌将让持有英镑资产的投资者受损,“脱欧”引发的某些法律和政策调整,会增加已启动项目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

有鉴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如今亚太新兴国家外汇储备较为充足,且通过货币互换机制等安排,构筑起了可观的金融互助安全网,加之与英国经济融合度相对有限,预计英国“脱欧”不会令亚太国家伤筋动骨。亚太新兴国家的货币和财政当局,普遍避免推出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刺激措施,政策施展空间仍相对较大,有更多资源可供支配,更有条件应对英国“脱欧”的冲击。

不少分析还预计,不必担忧英国“脱欧”再次造就“雷曼时刻”。这是因为,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不同,英国“脱欧”本质上不是金融危机,而更大程度上是政治事件,它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更多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直接的兑付危机和信用破产。

实际上,市场在此前数月就已经对英国“脱欧”有所预期,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冲击做了准备。比如,某些大型基金早就严阵以待,召集众多交易员值守,应对当天可能出现的交投异动。此外,据媒体报道,不少国家的央行也预备了充足弹药,构筑起防洪堤,严防市场出现失控的情况。

就经济总量而言,英国在全球为第六大经济体,英国经济在世界范围的“系统重要性”应和自身的经济地位相称。

但未来英国“脱欧”带来的具体影响暂难判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祖永表示,总的来说,这次英国“脱欧”公投短期对世界的影响将比较大,但是也要看到,公投结果并不代表英国会立刻从欧盟中脱离,英国仍然需要较长时间重新跟欧盟商谈贸易、投资、移民等协议,才能正式宣布“脱欧”。同时,公投是基于英国的利益作出的,如果最终结果不符合英国的利益,人们也会有相应的纠错机制。具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需密切观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