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时间段,债市上演着相同的故事,背后却是不同的内因。
4月份以来,数只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已超过7%。4月19日,两只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均为7.1%。Choice金融端数据显示,企业债利率从年初的3%节节攀升,至今增幅达380bp。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上半年,企业债发行利率及其走势跟当下如出一辙。
独立经济学家徐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对短期信用债市场保持悲观。在当前政策下,整体的信用债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很难下行。中长期来看态度偏乐观。信用债利率高涨,其实给资产荒背景下资金配置债券提供了机会,并且短期的悲观情绪可能会得到释放。
鹏扬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勾晨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和处于加息周期中的2013年相比,这一轮的收益率上行幅度从极限值来看仅少四五十个基点。短时间内,本轮债券收益率调整对直接融资的影响非常大。
他同时表示,债券或将进入长期牛市,至于时点,需要继续观察。
对直接融资影响较大
相较于去年年底发行利率徘徊于3%,今年以来的企业债发行利率最高升至7.1%。这一涨幅对于发债企业而言,成本上升幅度可谓巨大。
不过去年同期也上演了类似情形。国泰君安分析师覃汉和刘毅分析指出,相似的调整背后却是蕴藏着不同的原因,这也导致后续信用债的走势会有所不同。
覃汉和刘毅分析认为,2016年3、4月份的信用债调整主要原因在于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升温。当时信用事件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并且从量变出现质变,包括东特钢违约等短期内对市场情绪造成大幅冲击,引发信用债暴跌。而当下主要是监管趋严导致委外赎回带来的需求萎缩,叠加信用债供给阶段性放量引发市场调整。
在债券收益率普遍上行的情形下,企业取消或者延后发行债券事件在近期集中涌现。
勾晨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银行对非标资产的购买力度也有所降低,导致大量的信用债很难发出来,或者发出的利率非常高。短时间之内,对直接融资的影响非常大。“在当前的形势下,就算央行没有实际加息,对于有刚性债务需求的企业,其实和加过三四次息的效果差不多了。新增贷款相当于已经处于加息周期”。
勾晨晨表示,如果监管力度继续加强,或者监管的节奏和周期比市场预期更严格,后期的信用债收益率会更高。和处于加息周期中的2013年比较,这一轮的收益率上行幅度从极限值来看仅小四五十个基点。但他认为,这一次的影响比2013年大,因为2013年的负债端比较稳定。当年虽然资产价格贵,但资产收益率只要比负债端高,资金就有信心去买。“但这次不一样,就算资产端再高,如果负债端不稳定,谁都不敢买。负债端不稳定,会影响金融机构配置资产的动力。” 独立经济学家徐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2016年底以来,债市一、二级市场均表现较弱,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一路走高,特别是近两周严监管的超预期,叠加市场传闻委外赎回,进一步推高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
此外,4月7日起中证登将可质押债券的评级提高至AAA级,AA+及以下评级的债券将无法入库质押的新政,对3A级以下的新发债券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徐阳表示,新政策的影响只是开始,对评级一般的新发债券影响将是持续性的。在当前政策下,整体的信用债融资难度在加大,资金成本很难下行,因此对短期的信用债市场保持悲观。
中金固收陈健恒分析团队指出,不仅仅是信用债发行人,包括政策性银行等利率债发行人也在取消发行,避免成本上升进一步冲击其利润,毕竟目前债券收益已经十分逼近贷款利率甚至超过贷款利率,其性价比已经明显高于贷款和非标资产。
收益率高涨带来投资机会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徐阳表示态度偏乐观。信用债利率高涨,其实给资产荒背景下资金配置债券提供了机会,并且短期的悲观情绪可能会得到释放。
徐阳表示,短期内,因为市场的悲观情绪,可能配置信用债券还不是最合适的机会。但双创债的出现,其实让资金多了一个选择,而且双创债因为其天然的优越性,具备很高的配置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证监会已经发布《的起草说明》,其中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重点支持对象为:注册或主要经营地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区域内的公司和已纳入新三板创新层的挂牌公司。
徐阳还表示,中长期来看的话,债市收益率走高,其实为债市赢得了更多大类资产配置的偏好,对资产荒的背景是一种对冲效应。
勾晨晨表示,后面一段时间内,债券是非常好的一个资产配置机会。对于负债端比较稳的金融机构,现在的配置时点比较好;对于负债端不稳的金融机构,可继续等待。在金融去杠杆到尾声,待货币政策边际放松时出手也为时不晚。
陈健恒分析团队也指出,债券市场仍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和杠杆的去化对需求形成不利,但收益率的逐步上升,也推高了债券的配置价值。一旦债券和同业杠杆去化,社融增量放缓,那么后续监管机构的态度也会有所转变,货币政策可能会重新考虑边际上进行放松。二季度仍是债券投资者吸收筹码的较好阶段,收益率的冲高反而带来了更好的配置和交易机会。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张寿林)